导 言
在中国社会,闹婚礼具有一些习俗属性。但一段时间以来,恶俗婚闹事件时有发生,令当事人苦不堪言。婚闹能否被一纸禁令禁掉?治理婚闹,该从何处入手?近日,深耕婚姻家庭法领域多年的普世万联律所李璇律师应邀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婚闹无底线,如何治理?
2021年3月,山东省邹平市发布《邹平市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公告提到邹平市严禁在婚庆活动中实施“强行亲吻、搂抱或采取其他方式侮辱、猥亵新娘、伴娘”等低俗、恶俗婚闹行为。违者由公安机关视情节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此规发布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观点各异。

资料图:兰自涛 摄
事实上,多地都曾发文倡议抵制不文明婚闹行为。
早在2016年10月,云南大理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整治不文明闹婚行为的通知,其中包括,禁止出现庸俗下流的歌舞表演、搞笑闹剧以及裸露身体、着猥亵性奇装异服、扔鸡蛋等内容。
此后,江苏盐城市、山东省莘县等多地也都提出相关倡议。
其中,江苏盐城市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出《文明婚礼、抵制低俗》倡议书,新婚夫妇领取结婚证时,将签订《“倡导文明婚礼、抵制陈规陋习”承诺书》。
山东省莘县七部门发布的通知中指出,禁止在城区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诸如用胶带把新郎绑在树上或者电线杆上,浇啤酒、倒酱油、砸鸡蛋,以及扮演种种不雅角色,做搞怪动作等婚闹行为。
2020年5月,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开展对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的整治,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对于不文明婚闹行为,山东莘县、云南大理等地方都规定了惩治措施。
比如,云南大理明确,对违反规定且不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劝阻,仍坚持不文明闹婚产生恶劣影响的,由公安、交警、城管3个执法部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视其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碍于情分不报警,禁止低俗婚闹是否可行?律师:玩笑有底线,法律并非不管私事
尽管人们对恶俗的婚闹深恶痛绝,但在不少人看来,结婚毕竟是私事、喜事,考虑到人情世故,即使发生了比较恶劣的婚闹行为,也会避免走法律途径。
现实中,这样的观点并不在少数。从目前已有的恶俗婚闹事件来看,打击婚闹也很难逃脱“私事”的固有观念。
“结婚是私事,但法律并非不管私事。”李璇律师告诉中新网,婚礼本身也是在公共场所举办,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属性,已经超出“私事”的范畴。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诚然,在中国社会,闹婚礼具有一些习俗属性,但恶俗的婚闹现象绝不能用习俗或者玩笑去解释。任何“热闹”应当有“度”,而“度”的底线,就是公序良俗,就是道德法律。
李律师认为,婚闹恶俗与否,关键看是否违背新郎、新娘或其他参与者的个人意愿。“若违背了意愿,强行触碰身体,限制人身自由或有言语侮辱、性骚扰等行为,情节轻微的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违反治安处罚法的,可能会被处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或有其他涉及刑事法律相关规定的情形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考虑到当事人会考虑人情世故,不愿主动报警,李律师表示,根据我国相关的治安管理及刑事法律规定,有关单位可以在发现违法行为时主动干预。
“即使婚礼参与者无人报警,也一样可以由周边群众报警、民警主动干预等形式,启动相应的追责程序。”李律师说,山东邹平规定打击恶俗婚闹,旨在倡导文明婚礼,抵制恶俗婚闹行为,并对较为典型的恶俗婚闹行为予以禁止,通过警示法律后果的方式,来教育、引导群众,具有积极意义。
联系我们
微博:普世万联律频道
电话:021-52988666
传真:021-62317688
官网:www.pushiwanlian.com
邮箱:pushi@pushiwanlian.com
地址:中国上海市云岭东路89号长风国际大厦4层
邮编:20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