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文 | 卢辉敏律师
2025年3月,作为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团支部委员,我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参加了上海市“青马工程”新兴领域班(第一阶段)的学习。这场以“理论筑基+实践赋能”为特色的培训,通过创新理论研习、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教学、跨行业前沿研讨等形式,为青年法律人提供了锤炼党性与提升专业能力的双重平台。现结合律所团支部工作与法律实务经验,将学习成果总结如下:
理论筑基:以法治思维赋能新发展格局
在上海市团校的理论课程中,社会治理创新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等课程形成有机融合。在这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中,不仅领悟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方向,多元发展、跨领域产业合作催生新的发展能量之巨大,也认识到在“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的过程中,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企业参访”环节,张江科学城的科创成果展更印证了今后在团支部工作中推动的"青年律师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的必要性——法律服务的专业化必须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在社会治理创新理论研讨中,两位教授以“社区业委会纠纷调解”“网络舆情法律应对”等案例,为青年律师在社区提供法律服务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这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青年律师必须增强政治判断力,既要依法维护当事人权益,更要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与此同时,“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精准施策”的方法论,不仅为破解新兴领域法律难题提供了科学工具,也启示了青年律师今后的能力提升方向:既要精通法律条文,更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才能真正实现“法治赋能基层治理”。
红色铸魂:在时空对话中传承法治初心
在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中,“重走红军路”的沉浸体验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徒步穿越马鬃岭时,战壕遗址与修缮一新的纪念馆形成的强烈对比,彰显着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更令我倍感青年律师使命之重。
站在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村民座谈会旧址前,展厅内大湾村从“贫困发生率20.6%”到“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的脱贫历程,与墙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的标语相互印证,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触摸到老屋斑驳的土墙与新建民宿光洁的玻璃幕墙时,我突然意识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肯吃苦、敢斗争”精神的当代续写。
离开金寨前,我们见到了全国劳动模范、最美乡村医生余家军,他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28年孤岛行医,一艘小船连接4000村民健康”的坚守故事。尤为触动我的是他对“职业价值”的理解:“村民叫我一声‘余医生’,就是把我当亲人。只要岛上还有一个老人,我的船就不会停。”这种“把职业当使命”的境界,让我联想到法律行业的责任——青年律师办理的每个案件,都可能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社会的命运。余家军用28年诠释了“医者仁心”,而我们法律人更需以“法者公心”回应时代呼唤。这场跨越行业的对话与“重走红军路”的红色教育形成深刻互文: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用生命守护信仰;和平建设时期,“余家军们”用坚守延续信仰;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青年法律人更需以“法治为民”的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信仰答卷。
知行合一:以专业能力回应时代之问
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课程中,金寨干部学院教师以“茶产业带动村民增收”为例,指出:“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复制,而是红色基因与现代发展的深度融合。”这一理念在小组研讨中引发热烈响应。来自不同行业的青年学员立足自身的行业视角,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为金寨生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这场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让我深刻体悟到:新时代青年锤炼党性,既要赓续红色血脉,更需以专业能力回应时代之需、人民之盼。
七天的学习强化了三个认知维度:作为团支部委员,需在青年律师中当好理论学习的“排头兵”;作为法律从业者,要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护航者”;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争做基层治理的“法治参谋”。青年法律人的成长,既要胸怀法治理想的星辰大海,更要脚踏实地筑牢专业根基。
我们青年律师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在团支部的组织引领下,继续深化理论武装、锻造专业本领,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法治青春力量。
相关阅读: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团校”,上海市团校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举行、各界青年“青马”课堂相聚,引领新兴领域有方向
相关推荐
+
联系我们
021-52988666
上海市长宁区娄山关路523号金虹桥国际中心I座3层
相关律师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