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晓明 上海普世律师事务所律师

两年前,伴随着亲友一致的反对、同事惊诧的目光、闺蜜极力的劝阻,我毅然脱下法袍,离开了熟悉的审判台。亲朋好友们都无法理解,为何要放弃工作得心应手,且生活安逸舒适的县处级庭长身份和待遇,而去挑战一个全新的职业和环境。确实,离开体制我会失去几十年拼搏而造就的光环,也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但同时也能领略人生新的风景,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时常想起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人生总会有得失。


一、三十年历练,心怀感恩

在法院工作的三十年是快乐、成功而自豪的,我从基层院的书记员到副院长,再到中院的庭长,从事民事审判十年,刑事审判十二年,担任院领导分管各类审判工作八年,审理了大量刑事、民商事案件,无一错案。


三十年的法律生涯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多年来,我领导并主审的大量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有宣告无罪案件;有因未找到被害人尸体,但指控证据确实充分仍被定罪处刑的故意杀人案;有本地区首例排除非法证据案件;有社会反响广泛的再审纠错案件等等。多起案件被评为优秀案例,并被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和全国法院案例选刊登,我撰写的裁判文书也曾在全国法院裁判文书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我离职前审理的最后一起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影响的方某某故意杀人、强奸、抢劫、强制猥亵妇女、绑架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同时也得到最高院和省高院的高度评价,并将该案的办案经验在全省法院进行学习推广。

付出终有回报,我在法院的不懈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赞扬,组织上也给予我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全省办案先进个人,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市级优秀党员,扫黑除恶业务专家等等。这些荣誉激励着我勤勉敬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办好每一起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法院工作的日子里,由于多年的积累,在工作中并没有过多的压力,工作顺利而有序,生活平静而愉悦。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缜密的工作作风,造就了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及把握案件重点,依法对案件作出公正裁判的明辨能力,为我现在的转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组织的培养、薰陶,对领导同事们的关爱、支持,我终生心怀感恩,并将在未来的律师职业生涯中转化为职业能量,回报社会。

二、重新出发,用心耕耘
转型前,我并没有为日后的律师生涯做过多的准备和铺垫,也没有预想今后的人生旅途会经历多少坎坷,没有过多地权衡利弊,也不惧怕失落甚至失败,我怀着对人生新旅程的向往,勇敢地让自己重新出发了。

律师是凭专业和技能执业的,学习是律师终身的课题,我一踏入律师行业便有很深的体会。律师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类案件,必须接受各种咨询,而且要当即给予回复,这是一份考验专业能力的职业,正是由此而再度激发起我进一步全面系统学习掌握各门类、各学科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准和执业水平的热情。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从受聘公司的法律顾问业务入手,对顾问单位劳动合同及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深入研判和梳理完善,从而也对合同的起草、审核、修改及公司并购、融资、股权架构等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补强,还潜心研习了逻辑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内涵。

在办案过程中,我很自然地将法官思维和律师思维完美结合起来,使整个办案流程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法官和律师角色的差异决定了思维方式和角度的不同,法官是中立的,其主要是判断权,依照案件事实证据对案件作出公正裁决。而律师则是要在法律框架内,积极寻找可行性方案,针对客户提出的要求,提供多角度的法律分析,帮助客户了解所面对的不利及有利情形,选择最有利的方案解决问题。
记得有位律师曾说过,“律师应该站在法官的角度来判断案件,但要站在委托人的角度来承办案件”,我很赞成,实践中也体会颇深。我转行后指导办理的第一起刑事案件是寻衅滋事案,接手该案时,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承办律师与检察官沟通后,检察官提出了量刑建议。得益于多年的审判经验,对案件一般都有个精准的综合判断,我经过阅卷、梳理证据,当即认为检察院的量刑意见过重,为此,我指导承办律师向检察机关提交了法律意见书,并与检察官进行当面沟通,从该案的事实认定、证据分析、犯罪情节、当事人的地位、作用及司法解释的适用等方面,与检察官全面地交换了意见,最后检察官采纳了我的意见,重新提出了对当事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沟通过程愉快且顺利。

两年来,我成功地指导办理了几十起民商事、刑事案件,阅卷笔录、会见提纲、法律意见书以及庭审的发问、举证、质证提纲,代理、辩护意见等,都亲力亲为。因为有常年写裁判文书的积淀,撰写代理、辩护意见等各类文书也感到轻松自如。尤其是庭前对当事人的辅导和与法官、检察官的沟通,由于思路和频道一致,我们的意见大多能顺利地被采纳,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我还与团队律师一道参与了上市公司的业务竞标,并一举获得成功。两年虽短,我却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大咖律师,他们严谨、专业、勤奋,是我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在与他们的交流和办案的喜悦中,我收获了友谊,体会了成为律师的价值和乐趣。
三、面向未来,孜孜以求
当法官时对律师职业本身了解甚少,只感觉律师什么案件都做,但大部分都不够专业。转行后,完全颠覆了以前的认知,发现其实有许多专业水准很高,非常专业的律师和团队,令我肃然起敬。特别是一些专业化的律师团队,他们分工协作,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在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加入普世这支优秀的律师队伍后,我也在思考和规划着未来发展之路。专业化是律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专业化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有更大的作为。但由于律师行业的特殊性,从业初期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和开拓案源的过渡期,因此首先要各类案件广泛涉猎,再逐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对我而言,从事审判业务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这是我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今后的职业生涯,我将在最擅长的刑事领域深耕细作。而近几年我仍需全面接触各类案件,进行全科学习提高,通过承办民商事、金融等类型的非诉事务和诉讼案件,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当前,民刑交叉、行刑交叉的问题越来越普遍,通过不断熟悉掌握刑事领域以外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

作为律师,总能零距离地感受委托人和家属的无助与期待,有时委托人或其家属会频繁地打来电话,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躁,而每次在我耐心地分析、解释、安慰后,他们都会很快变得平静和踏实。所以,要成为一名好律师必须要将委托人的烦恼当作自己的烦恼,除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要充当他(她)们的心灵抚慰师。

法官职业使我养成了一种内敛的性格,但同时也造就了我性格中执着、坚毅的一面。两年的禁业期已过,今后的律师职业生涯或许还会历经沧桑,但我仍将无怨无悔,遵从内心崇尚的理念,据理力争,坚持不懈,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愧于律师这一神圣而高尚的职业。
联系我们
微博:普世律频道
电话:021-52988666
官网:www.pushipartners.com
邮箱:pushi@pushipartners.com
地址:中国上海市云岭东路89号长风国际大厦4层
邮编:20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