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管晓薇 上海普世律师事务所律师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2020年的本季度,陈晓彤、管晓薇两位青年法律人才加盟普世。才华与颜值兼具的两位律师来自不同的名校,历经不同的高端职场,却在追逐“法治梦”的道路上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从律师到法务,再从法务回归律师。
在知名律所与大型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履职经历,使二位律师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执业经验得到积累、强化与创新。她们的加盟必将增强普世在资本市场、金融证券、公司商事、影视传媒等领域的整体实力。
为更好地欢迎两位律师加入普世大家庭,同时全方位展现其综合素质与专业实力,即日起我们推出“迎新季”专题,并邀请她们讲述转型过程中与执业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与期待展望。
衷心欢迎两位律师的加盟!下面请上今日嘉宾——管晓薇律师。
相关阅读:迎新季 | 从律师到法务,再回归律师——角色转换,初心不改
切换、迭代、转型是当今时代的高频词。从长度而言,人的一生时光是既定的,而从宽度来论,人的一生光景则可以有多面,视野因选择而不同。法科学生除却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以及高校任教等选择,公司法务和专职律师则是法科学生的常规“一体两翼”选择。本人从企业法务转换职业角色成为专职律师也经历了这种选择的思维转变,横跨“两翼”,不亦乐乎!
法务即负责公司的法律事务之工种。法务依级别而论,可以有法务专员、法务经理、法务总监、公司总法律顾问。法务的工作范畴基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企业特定的组织环境和商业环境中,从事与本企业有关的法律业务工作;第二,法务级别的分管领导还应考虑如何组建和领导团队去完成第一项工作;第三,在特定企业文化中,考虑如何与管理层、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以传递法务工作的成果,展现法务工作价值。企业法务的核心要旨通常是内部流程规范化控制和对外沟通的合规风险控制。企业法务的思维逻辑大体来说可以遵循“由内而外,以防守攻”的规律。“由内而外”是指法务工作的事务源头一般是内部法律事务以及为服务企业内部发展而进行的对外交往过程汇总中的法律事务,发生的顺序一般是由内部而向外部扩展;“以防守攻”则是企业法务的处理事务的基本思路,表现为企业为预防法律风险而预先设定的风险防范标准与系统流程,对外缔约前的协议模式设计,签署协议前的合同合规性审核等事先预防机制,目的是防范化解企业即将或者可能出现的交易法律风险或者对外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预防。
专职律师,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法律职业,自由到工作环境不定、工作位置不定、收入不定、工作时间不定。然而,专职律师作为法律专业技术人员,其对于法治建设的贡献以及社会法治进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没有组织依托、没有社会公职光环、没有组织体经费拨款,没有的清单有很多,但是,专职律师就是这么重要。其工作范畴是以法律客户为中心的全流程化工作体系。诉讼类专职律师业务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当事人实现诉讼目的,非诉讼专职律师业务的核心任务是实现项目为导向的全程法律保障,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版的项目“法务”的工作。专职律师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灵便的处事综合能力、专业而系统的法律知识技能等等专业业务素养。专职律师的工作思维逻辑主要是“由外而内,以攻为守”。“由外而内”则是根据客户的委托需求变化、外部法律制度环境变化,将委托事项的进程内化进行调整,诉讼类业务根据客户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情况、案件基本面情况调整诉讼路径设计和节奏安排;非诉讼类业务则根据客户对于项目安排、交易对手方的客观情况以及项目进展的综合因素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法律意见合规性文件的出具节奏安排以及参与法律谈判的深浅和时序变迁安排。“以攻为守”,一般而言,对于诉讼律师而言当代理原告身份当事人进行诉讼案件办理时,需要以“攻击”的姿态参与到案件中去,主动收集证据、主动调整诉求、主动与司法机关沟通联络;“以攻为守”在非诉讼业务中的表现在于,律师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和项目整体进展的变迁,进行主动的尽职调查、合规性审查、主动与企业法务沟通获取清单所需的相关文件,指引客户第一时间获取或者提供有利于整体项目进展的资料、讯息和相关材料。“以攻为守”也凸显了专职律师执业过程中的专业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由此可见,企业法务与专职律师这两个职业角色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的顺序方向完全相反。认识了两类工种的区别,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个体嵌入工作角色以提升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质量。本人早年留校工作了一段时期,去年博士毕业后,本人担任了某大型国有控股能源企业的法务经理职务。担任法务负责人的这一段经历不可谓没有收获,期间,我认识了企业合规性范畴下的法务工作整体模式,对于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以及市场环境下的法治工作保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而这一段经历中的不足,则在于工作视野相对以企业范围为框定,合规性以合同审核、企业内制度设计为主要体现,因此,对于更高层面与更广范围的法律业务磨砺似欠强度和力度的考量。专职律师的特点则弥补了上述缺陷。为此,本人选择了向专职律师转型。然而,万事无法十全十美。专职律师的职业专业性优势的背后则存在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职业所蕴含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上文已述)
不确定性的可怕之处在于抽离了一般肌体赖以存在的安全性依托机制,在未知的状态下使肌体处于焦虑焦灼甚至丧失自我判断力的境地;不确定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激发个体对于未知路径的探索在更高层面上接受抗压和抗击打力的锻炼体验,所谓“破壳而出”“破茧成蝶”大致都是这一类的意思。
基金律师出身的美国人乔纳森·费尔兹(Jonathan Fields),作为知名博主,曾出版一本名为《不确定性的魔力》的书,菲尔兹本人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成功生存了下来,并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能将不确定性、失败和接受评判的风险转变成创新、创造力和真正的成就。他认为,如果能正确地理解和利用恐惧和不确定性,它们能够成为天才创意的源泉,而非疼痛、焦虑和痛苦的来源。在商业、艺术和生活中,创造一个世界顶尖水平的东西,需要大胆的行动力,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需要自信地一跃。
而我认为,面对不确定性,我选择了兴趣梦想驱动力导向。当今的职业环境依然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专职律师需要逆法务工作者思维,逆势向上。本人不敢谈泛信仰论,但至少是一种内心热情激发下的职业“燃”状态。追逐兴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例如近期天门山翼装飞行事件,其中的女主,为了一腔对兴趣的追逐热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也不建议大众效仿和追捧,但,从侧面而言,这是极端情况下追逐兴趣的典型个案。
最后,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与各位执业同仁共勉!未来已来,拥抱不确定性!
联系我们
微博:普世律频道
电话:021-52988666
邮箱:pushi@pushipartners.com
官网:http://www.pushipartners.com/
地址:中国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89号长风国际大厦402室
邮编:200062
